1966年是否出现过旱灾?
在张至顺道长的演讲中,提到其1966年预感到大旱的事情,那么在1966年是否有过旱灾?我搜了下网络,看到一篇文章,提到了历史上的旱灾事件,原文如下:
如皋历年旱灾:
宋熙宁七年(1074年),大旱。
宋大观二年(1108年),大旱。
宋绍兴三年(1133年)、绍兴六年、绍兴七年大旱。
宋嘉定十一年(1218年),旱,麦类失收。
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,大旱。
明正统五年(1440年),大旱。
明成化六年(1470年)秋至成化八年春,大旱,运河水竭。
明成化二十年秋,大旱。
明弘治十四年(1501年)至弘治十六年秋、弘治大八年,大旱。
明嘉靖二年(1523年),农历正月至六月,大旱。
明嘉靖五年,旱,麦类失收。
明嘉靖十四年、明嘉靖三十二年、明嘉靖三十八年,大旱。
明万历十八年(1590年),大旱。
明崇祯六年(1633年)、崇祯十一年至崇祯十四年,大旱。
清顺治九年(1652年),大旱。
清康熙二年(1663年)农历五月至七月,无雨,禾苗全部枯萎。
清康熙十年、康熙十八年、康熙三十二年、康熙三十八年,大旱。
清乾隆三年(1738年)秋,大旱,河水枯竭。
清乾隆九年夏,大旱。
清乾隆十一年夏,亢旱。
清散隆五十年,大旱。
清嘉庆十九年(1814年)夏,大旱,河水干涸。
清成丰六年(1856年)夏,旱,秋谷严重歉收。
清同治十二年(1873年)夏,旱,秋季作物歉收。
清光绪二年(1876年),旱。
清光绪六年秋、冬,大旱。
清光绪十六至十八年,连岁旱,东乡灾情尤重。
清光绪二十年夏至秋,大旱。
民国3年(1914年)7月,大旱,禾苗枯萎。
1953年,旱,受灾面积16.99万亩,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6%。
1959年秋,旱,40天不雨,大河见底,作物减产3-5成的有25.05万亩,减产5成以上的有19.68万亩,占总耕地面积的32.37%。灾民32.89万人。
1966年4-10月,连续干旱,尤以7-8月旱象严重,总雨量157.50毫米,占常年同期雨量的53%。
1978年,全年降水量503.60毫米,为常年雨量的一半。
2005年初夏,旱,经济损失约1.60亿元。
通过上面的历史记载可以知道,确实在1966年有过旱灾,张道长所言不虚。